发电企业低碳转型:煤电与可再生能源优化组合是主要着力点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 李明明 北京报道
“双碳”目标提出后,发电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企业、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低碳点绿色新型电力系统成为电力行业的首要任务。在高煤价、转型着力高环保成本、煤电低利用小时数、可再低电价的源优多重压力下,我国煤电经营环境正在发生变化,化组合主传统发电企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发电
近日,企业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和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主办,低碳点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协办的转型着力“2022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
据了解,煤电在“1+N”政策体系的可再规划指导下,我国陆续对煤电规划提出了一系列政策目标,源优明确未来煤电发展需要兼顾低碳减排和安全保供的双重要求。
专家们认为,发电企业低碳转型应以电力整体供需形势为基础,以做好煤电与可再生能源优化组合为主要着力点,顺应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方向,从煤电业务转型、新能源业务发展、综合能源服务业务拓展三方面出发,探索发电企业转型路径。另外,发电企业的低碳发展,特别是煤电转型,需要多项政策市场机制联动支持,来激发企业积极性。
华北电力大学教授袁家海介绍了他的团队与NRDC合作的《“双碳”目标下五大发电集团发电业务低碳转型研究》的主要发现。五大发电集团而言现在处在转型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状态,所以要充分发挥优势,弥补不足,立足各自企业的特点和定位,找准业务转型的战略方向。就中国的国情而言,我国的煤电不是简单的退出或者关停,存在煤电业务自身转型优化、新能源业务高质量增长以及二者融合发展这三个层面的重点内容,这也是发电企业探索电力业务转型的主要出发点和主要抓手。需要在明确区域煤电功能角色定位的基础之上,从严控增量、改造存量和科学减量,三个量的角度去把握煤电转型的合理路径。
“在近期转型方面,不管是企业转型还是技术转型,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要减少发电用煤。所以,近期的重点还是要继续提高电厂的发电能效,同时需要持续加强煤电厂灵活性改造”。国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蒋丽萍表示,远期来看,在提升更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系统运行的互动能力方面,需要做好用户侧的需求响应能力的挖掘,以及用好新的储能技术。燃煤机组的存在价值,不再主要体现为能量的提供者,而是查余补缺、托底保供。目前看,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至少在碳达峰前后),一旦出现长时间周期及跨季节性的风能出力不足的情况时,能及时顶上的可能还只能是燃煤机组。为有效支持煤电转型,需要在市场机制及系统运行管理机制方面进行变革,尤其需要进一步细化电力市场产品,体现各类技术或市场主体在保障电力安全稳定运行及可靠供应方面的贡献与价值。
此外,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凸显,在坚持低碳发展的同时,如何保障能源安全,支持经济发展,是今年的重要议题。
NRDC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尼什·巴普纳(Manish Bapna)表示,今年,气候变化给全球的经济和稳定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各国也正努力应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第二十七届会议刚刚落幕,各方首次同意设立“损失和损害基金”,帮助最容易遭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灾难。在中国,得益于政府和市场的支持,太阳能、风能、电动汽车、储能技术正在飞速发展。未来,NRDC也将与中国的合作伙伴继续合作,助力中国加强能源安全和气候安全,实现高质量经济增长。
相关文章
- 红杉资本针对投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FTX一事向投资者致歉。《华尔街日报》11月22日报道,知情人士称,因FTX造成1.5亿美元损失,红杉资本在周二的电话会议上向基金投资者致歉,并表示要改进其未来投资的尽2025-07-07
- 来源:中国经济网LMC Automotive表示,由于供应链危机迟迟得不到缓解,消费者购车信心也在减弱,导致今年西欧汽车市场的销量或将低于1000万辆,这仅为2019年高峰时期的三分之二。不过,多家汽2025-07-07
- 据外媒报道,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在上周末的电子邮件中表示,特斯拉度过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季度”,并要求员工“团结起来恢复生产”。上周末,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向员工发送了几封电子邮件。在第一封电2025-07-07
- IT之家 6 月 13 日消息,摩托罗拉的两款新机已通过工信部无线电核准,型号分别为 XT2251-1 和 XT2243-2。据数码博主 @李昂昂昂啊 爆料,型号为 XT2251-1 的新机将搭载骁龙2025-07-07
国家疾控局:各地重点对随意封校停课、随意静默管理等问题开展整治
11月22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疾控局传防司二级巡视员胡翔介绍,近期,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通过视频会商、调度和培训等多种方式,部署调度各地尽快推进二十条优化措施落实落地。目前,2025-07-07- 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显示,6月9日,贾跃亭新增一则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约1.48亿元,执行法院为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2025-07-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