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盘半月 天然橡胶能否打破僵局?

来源:天然
2月,横盘国内天然橡胶期货表现分歧,半月RU期货跌后整理,橡胶NR期货先跌后涨,打破呈现“V”型走势。僵局强预期利好消化,横盘弱现实冲击下,半月大宗商品市场热度降温,橡胶集体走弱;RU期货多头氛围扭转,打破空头压制增强,僵局月初期价宽幅下挫,横盘中下旬行情陷入僵局,半月RU2305合约主流在12500-12650区间震荡反复,橡胶17日夜盘最低跌至12345点,打破创年内新低。僵局消息面多空并存,美联储3月加息50个基点的概率上升;国内消费刺激相关措施提力加码,推动内需恢复。基本面,成本端存在支撑,为胶市托底,而国内社会库存充裕,工厂买盘不旺,又令反弹承压。国内仓单库存低位;东南亚产区进入低产季,美金船货价格坚挺,提振NR期货跌后反弹。月内NR主力合约最低跌至9720点,23日最高涨至10345点。
宏观方面:美国通胀指标PCE物价指数1月同比增速意外上行,环比增速创五个月最高纪录,投资者担心美联储加大紧缩力度,软着陆希望渺茫。短期来看,美联储3月加息50基点的可能性已升至30%,加息25基点的概率下降至70%。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重申,有意在3月份再次加息50个基点,此后的行动和利率峰值取决于经济数据。美欧央行维持加息预期,外部流动性环境依然偏紧。国内方面,2023年全国两会将分别于3月4日和5日开幕。国内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以来,“扩内需”为主旋律,预计一系列中国经济政策强信号将在全国两会上释放。
供应方面:3月,东南亚产区处于低产季,胶水产出量少,原料价格相对坚挺,成本及供应端存在一定支撑。中国云南产区正常于3月中下旬开割,但开割初期胶水产出较少,对供应影响甚微,关注3月是否能如期开割。国内现货库存处于中高位水平,货源充足。随着东南亚产区减产,中国天胶进口量于高位回落,3月国内库存预计出现拐点,进入逐步去库阶段。
需求方面:2月中下旬,轮胎企业产销提升明显,内外销市场仍处于补货状态,预计3月轮胎企业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利好轮胎工厂对天然橡胶采购需求。而制品及鞋材等企业产销情况欠佳,由于外贸订单分流至东南亚市场,今年回流效果并不理想,故浅色胶下游刚需买盘偏弱。中央一号文件指出鼓励有条件地区开展新能源汽车等下乡,在“促消费、扩内需”政策下,各地出台的购车补贴政策对车市构成有力支撑,3月车市预计回暖,尤其新能源汽车保持旺盛势头。
心态方面:天然橡胶市场业者情绪多空并存,一方面,虽然国内需求逐步复苏,但外部环境依旧严峻,短期经济复苏根基并不牢固,弱现实冲击行情仍有下跌风险。另一方面,天胶价格长期底部徘徊,成本端存在支撑,下方空间有限,随着需求回暖,3月行情存在反弹预期。
金联创认为,3月天然橡胶市场存在反弹可能,但整体仍处震荡格局。东南亚产区处于低产季,胶水产出量少,原料价格坚挺,外盘商无意低出,叠加美元汇率升值,进口胶成本支撑增强。轮胎企业产销提升,以及合成橡胶价格偏强,均为天胶价格托底。国内天胶现货库存充裕,下游制品等企业订单改善不足,浅色胶走货缓慢,胶市上方压制并存,反弹力度有限。此外,关注云南产区气候及胶树状态,3月能否正常开割;宏观市场“内松外紧”,大宗品市场表现对橡胶期货的影响。
2023年03月03日
相关文章
- 来源:国际金融报11月23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在2022论坛年会上表示,目前个人养老金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完成,即将启动实施。“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银行开展“抢人大战”,以各种方式吸引用户2025-07-09
【第二届中国碳公司评选】对话开润股份董秘徐耘:积极践行“碳中和” 力争成为纺服行业绿色低碳标兵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编者按】我们正在迎来万物皆“碳”的时代。中国政府郑重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我们2025-07-09- IT之家6月14日消息,据digitimes报道,为了脱离毛利率现况、提高获利能力,仁宝已经决议不再承接成长性与利润均有限的AppleWatch、iPad代工订单,服务的团队已解散、人员转移至其他产品2025-07-09
- 三言财经6月14日消息,近日,一名男老师被曝用露骨语言与一位11岁男孩沟通。根据聊天记录显示,该男老师在与男孩聊天过程中,竟然提出“可以先亲一亲嘛”、“摸身体”等要求。据孩子父母介绍,6月11日晚,孩2025-07-09
- e公司讯,11月23日,2022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在南京召开。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致辞中表示,工信部将坚持智能制造主攻方向,立足中国制造业实际情况,夯实基础、完善标准、培育生态、强化应用,加快打造智能制2025-07-09
- 网友:奶奶,我们就是那个打了疫苗第二天发烧的宝宝,烧了一天,第二天退烧了,可是第三天就是今天又烧起来了,38.1,请问这样正常吗?疫苗反应会这样反复吗?谢谢回答专家张思莱医师新浪母婴研究院金牌专家,原2025-07-0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