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高层人士:外部环境好转,不意味“寒冬”已过,公司还在不断调整

  发布时间:2025-07-09 09:58:31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连续5年回购股份耗资已达252亿元 未来三年行业寒冬压力犹在证券日报本报记者 贾 丽有着“回购之王”之称的美的集团8月1日公告称,截至7月31日,公司以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回购股份2944.7万股,占公司 。

连续5年回购股份耗资已达252亿元 未来三年行业寒冬压力犹在

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贾 丽

有着“回购之王”之称的寒冬美的集团8月1日公告称,截至7月31日,高层过公司以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回购股份2944.7万股,人士占公司总股本的外部味已0.4210%,最高成交价为60.05元/股,环境好转最低成交价为50.14元/股,不意不断支付的司还总金额为16.38亿元(不含交易费用)。这是调整美的集团近年来进行的第6轮回购,从其公布数据来看,寒冬目前已完成此轮回购下限的高层过三分之二。

对于此轮回购,人士美的外部味已集团内部人士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回购是环境好转公司的决策。本次回购的不意不断股份仍将用于股权激励,进一步激励人才的司还主动性和创新性,坚定公司持续创新发展的决心。”

连续5年回购

合计耗资252亿元

美的集团今年的股票回购始于3月份,彼时美的集团发布公告称,美的集团计划斥资25亿元至50亿元进行回购,回购价格上限为70元/股。

从回购情况来看,美的集团回购价为55.6元/股,远低于价格上限。而这也意味着,目前公司已完成回购计划中金额下限的三分之二。

对于回购的目的及股份的用途,美的集团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将以自有资金回购公司股份,并将持续用于实施公司股权激励计划或员工持股计划,以此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构建创新管理团队持股的长期激励与约束机制。

对此,上述美的集团人士表示,“此次回购完成后,若三年到期公司仍未使用完相应股份,将按照相关规则进行注销。”

实际上,美的集团已经连续5年进行回购。美的集团回购之旅要追溯到2018年。那一年,家电市场整体不佳,美的集团全年市值缩水32%。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美的集团一口气完成回购,支付总金额约40亿元。此后,美的集团便连年推出回购方案。在2019年至2021年,美的集团为回购分别支付了32亿元、27亿元、136.6亿元。

据《证券日报》记者初步统计,自2018年开始,截至2022年7月31日,美的集团合计回购耗资约252亿元,平均回购价格约为62元/股。

行业调整还将继续

企业仍面临挑战

对于市值的缩水,美的集团亦有所警觉。今年5月份,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方洪波在投资者交流会上判断:“未来三年行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寒冬。”

在当下,美的集团也确实面临不小的挑战。

“大环境使然,家电业整体面临严峻形势,上市公司普遍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境。但越是经济困难的时候,越能考验出企业是否具有强大的研发创新能力、是否具备核心竞争力,退潮之后谁在裸泳就会看得一清二楚。”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而美的集团的应对策略是在二级市场频推股票回购,在业务上转型变革发力ToB业务,在策略上收缩非核心业务并暂缓非经营性投资。

美的集团一位高层人士对记者透露:“今年以来,虽然各项政策陆续落地,外部环境及产业环境均在转好,但并不意味着‘寒冬’已经过去,公司还在不断调整。”

同济大学电信学院教授、上海市人工智能学会秘书长汪镭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寒冬’的环境下,更多机会也在酝酿,需要企业决策者从整体长远利益出发、双面角度考量。同时,每次寒冬的结束,市场的回暖,都是从政策面或投资面的推动开始,企业也应抓住机会。”

  • Tag:

相关文章

  • 中方回击!

    北约秘书长声称中国竭力加强对西方国家重要基础设施控制,中方驳斥23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据报道,21日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称,中国竭力加强对西方国家重要基础设施、供应链和
    2025-07-09
  • 霍尼韦尔亚太区总经理刘茂树:数字化是健康领域最重要机会点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张铃 编辑 陈哲 第五届进博会上,霍尼韦尔很忙,除了展出可持续发展、数字化及生命科学领域的近50项创新技术与解决方案外,还忙着签协议、谈合作,见老朋友、新朋友。短短几天,霍尼韦尔与9
    2025-07-09
  • 多家上市公司“追光” 跨界光伏热潮迭起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本报记者 何昱璞11月7日,公告称,拟收购德雷射科廊坊)100%股权,新增光伏领域高端设备制造业务。2022年以来,光伏行业火爆刺激上下游产
    2025-07-09
  • 经济观察|中国如何打造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

    中新社北京11月10日电 记者 陈溯)《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COP14)期间,中国宣布将在深圳建立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中国为何要打造“国际红树林中心”?为何选择深圳?中国将如何推动“国
    2025-07-09
  • 月内61只债券推迟或取消发行 地方国企占比近八成

    本报记者 包兴安11月份以来,债券推迟或取消发行情况明显增多。iFinD数据显示,11月1日至11月20日,已有61只债券推迟或取消发行,计划发行规模为598.56亿元,远超出今年前10个月单月全月的
    2025-07-09
  • 德媒:欧洲将不得不习惯爱驰、领克或长城汽车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11月7日文章,原题:中国的机会 我们将不得不习惯爱驰、领克或长城,新品牌正从亚洲进入市场。中国是极其重要的贸易伙伴。朔尔茨总理日前在一个商业代表团陪同下飞往北京。代表团成员包括大
    2025-07-0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