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宗粮油作物减产1.3% 意味着什么

2022年全球大宗粮油作物减产1.3%,全球为近十年来第二大降幅。大宗
“受全球不利气候因素影响——欧洲地区6~8月份有非常严重的粮油热浪影响,以及非洲东部高原地区、作物美国西部南美地区不同程度上受旱灾影响,减产我国长江流域也受到旱灾影响,意味再加上俄乌区域冲突,全球2022年全球大宗粮油产量大概降低了1.3%。大宗”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吴炳方在近期举行的粮油《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下称“年度报告”)发布会上分析称。
2022年年度报告分为两个专题,作物其中之一为“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及复种与灌溉的减产贡献”(下称“专题报告”)。
该专题报告应用遥感手段对2021~2022年全球农业气象条件、意味全球粮食主产区粮油作物种植与胁迫状况进行了独立的全球监测,预测2022年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的大宗产量、供应形势和进出口的粮油形势。
近10年三次减产
粮食产量波动是影响粮食供应安全的主要因素。
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极端事件频发,2022年欧洲、南亚、非洲之角出现异常高温干旱天气,叠加区域性突发事件和新冠疫情等因素,致使2022年度成为10年来全球粮食生产形势最差的年份。
2022年全球大宗粮油作物产量预计为28.7亿吨,同比减产3688万吨,减幅1.3%,仅次于2018年2%的降幅。其中,玉米产量预计为10.4亿吨,减产3451万吨,减幅3.2%,是近5年最大减幅;水稻产量预计为7.6亿吨,同比基本持平;小麦产量预计为7.4亿吨,同比减产96万吨,减幅0.1%;大豆产量预计为3.2亿吨,同比减产127万吨,减幅0.4%。
科技部自2012年起就已经开始组织编制并发布该年度报告,并自2013年起,持续发布“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与粮食安全形势”专题报告。专题报告中的大宗粮油作物指玉米、水稻、小麦和大豆,粮食产量是谷物类、豆类和折算后的薯类产量之和。大宗粮油作物是粮食的主体,约占全球粮食总产量的80%。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历年专题报告发现,近十年来,全球粮食有三个年份出现减产:一是2012年,北美、东欧、南亚、中亚等主产区在夏粮作物生长阶段遭遇严重农业旱情,同比减少1.2%;二是2018年,南、北半球的中、高纬度主产区均遭遇高温少雨的天气,同比下降2%,是2010年以来全球粮食产量同比减幅最大的年份;第三个年份就是2022年。
“主要是气候因素引起的。欧洲、美国、南美主要是雨养农业,旱灾导致了粮食减产的幅度比较大。”吴炳方说。
2021年的专题报告称,遥感监测表明,灌溉地只占全球耕地的23.4%,雨养地占76.6%,形成全球农业“靠天吃饭”的整体格局。因此,气候变化引起的大尺度农气条件变化,特别是降水量丰枯变化成为全球粮食产量年际间波动起伏的最重要原因。
粮食供应不是靠一年的生产,一般过去3~4年的粮食量产会存下来供应,丰年补亏年,所以,单个年份的减产暂时不会对全球粮食供应产生太大影响。2022年全球大宗粮油潜在供应量为21.3亿吨,同比增加1562万吨,增幅0.7%。“2022年下降1.3%,但2019~2021年都是增长态势,很多粮食没有消耗掉。这从去年粮价的波动可以看出来,俄乌冲突出现以后粮价冲高,之后持稳、往下降,就说明2022年的粮食减产对粮食供应是持平稳的态势。”吴炳方称。
专题报告的结论显示,极端天气频发叠加区域性突发事件导致粮食产量波动。与此同时,突发事件的影响通过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要素供应链传递影响到全球,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粮食生产端的不确定性。
2月初,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世界银行行长、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主任和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发表联合声明,呼吁继续采取紧急行动解决全球粮食和营养安全危机。据世界粮食计划署称,79个国家的1.39亿人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这种情况预计将恶化,2022/2023年全球粮食供应将降至三年来的最低点。
如何降低年际间波动
应对极端气候频发,复种和灌溉是粮食稳产的有效途径,提高粮食产量,降低粮食产量年际间的波动。
该专题报告基于全球粮食产量与复种和灌溉耕地分布数据,量化了耕地复种和灌溉对粮食增产稳产的作用。“复种直接增加了粮食种植面积,复种耕地生产的粮食产量占比为19.8%,比复种耕地面积占比高出5个百分点。”
全球灌溉耕地主要分布在平原区、河流两侧以及干旱区的绿洲农业区,占全球耕地总面积23.4%的灌溉耕地生产的粮食产量占比达41.4%,灌溉可提高作物对异常农业气象条件的抵抗力,提升耕地产粮能力。
吴炳方举例说,欧洲由于热浪影响,粮食产量波动很大,像罗马尼亚减产10%以上,像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减产20%左右,但去年3月、4月印度发生热浪现象, 6月到8月中国发生长江流域的高温热浪,导致粮食产量波动,但比欧洲和非洲要低得多,降低了一个数量级。
不过,全球雨养地占76.6%,全球仍有85.2%的耕地为单季种植模式。“雨养农业与单季种植模式在全球农业生产中仍占据主导地位,挖掘粮食生产潜力任重道远。”专题报告总结称。
相关文章
解码上市险企半年报:非车业务欲站“C位”? 这些宝藏险种仍待二次“掘金”
来源:北京商报A股五大上市险企中期业绩悉数亮相,与寿险板块颇具看点的个险、银保渠道“此消彼长”不同的是,今年上半年财险行业“老三家”车险、非车业务不单展现出“并驾齐驱”之势,“C位”之战也打响。9月12025-07-07春节假期消费图鉴:境内热门景点游客接待超疫前水平 线下餐饮消费修复相对较快
来源:财联社编者按:国金宏观赵伟团队整理的春节假期消费数据显示,旅客发送方面,公共交通旅客发送达2019年五成、小客车出行超2019年水平;旅游接待方面,国内旅游出行人次恢复至2019年九成、旅游收入2025-07-07刚刚,60.47亿!4538桌,等一顿饭……春节期间,那些记忆犹新的刷屏画面
2023春节档电影票房已超去年!据猫眼专业版实时数据,截至今天27日)9时,兔年春节档电影累计票房已达60.47亿元,超过2022年春节档60.39亿元的总成绩。电影《满江红》23.27亿元)、《流浪2025-07-07- “但事实证明,低度酒取代白酒的逻辑可能是错的,90后长大后大概率还是选择白酒。”现实就摆在眼前:2022年低度酒熄火,但白酒依然不乏大额融资诞生。港股第一个白酒IPO,珍酒李渡估值超300亿这将是白酒2025-07-07
- 当代经济学博士创新项目原经济学优秀博士论文)由当代经济学基金会设立,旨在激励有志于在经济学领域做出创新贡献的中国高校经济学优秀博士毕业生,鼓励他们在学术前沿领域潜心研究、为经济科学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2025-07-07
- 2023年才刚刚过去了不到一个月,不过在美国诸多的经济指标中,有两个“负增长”无疑已极为令人印象深刻:其一是本月早些时候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的12月CPI录得环比负增长,为疫情初期以来首次;而第二个“负2025-07-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