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企巨头遭美国公司“霸凌”!被要求“共享核心技术资料”

韩企巨头遭美国公司“霸凌”!霸凌
韩三大电池厂商在赴美投资过程中,韩企均被要求“共享核心技术资料”。遭美
韩国企业巨头遭到美国公司的司被术资“霸凌”。韩国《东亚日报》报道称,求共继半导体之后,享核心技被称为韩国“第二支柱产业”的霸凌电动汽车电池行业,越来越担心技术可能泄露给美国。韩企根据韩国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传出的遭美消息,韩三大电池厂商在赴美投资过程中,司被术资均被要求“共享核心技术资料”。求共
《日经亚洲》25日报道称,享核心技据了解,霸凌今年早些时候,韩企LG能源解决方案公司收到美国公司要求分享敏感技术信息的遭美请求。LG能源解决方案公司已决定与通用汽车建立电池合资企业,并在美国设立3个工厂。通用汽车在与LG能源解决方案公司进行合资企业相关的谈判过程中,“为了确认电池的安全性”,索取与稳定性直接相关的电池输出相关实验数据。但专家担心,如果追溯实验数据,可能会暴露与电池设计和制造相关的关键知识及技术。一位电池专家表示,“即使是很小的信息,对汽车制造商也有很大的帮助”。
资料图
此外,美国福特在与韩国SK集团的电池制造商SKOn协商电池合资计划时,也要求共享电池密度相关技术。在谈判过程中,当被SKOn告知难以共享被韩国《产业技术保护法》指定为国家核心技术的电池设计、制造和评估技术时,福特公司去年9月甚至直接访问了韩国产业资源通商部,要求证实韩国企业的说法是否有法律依据。对此,韩国产业资源通商部相关人士表示:“据我所知,福特和SKOn仍在就技术‘共享’进行拉锯战。”
《东亚日报》的报道称,韩国电池行业为了抢占市场、防止客户流失并确保供应商稳定,一直推动与整车制造商合作建厂。整车厂商也可以借此以低于市场40%—60%的价格稳定获得电池供应。这表面看起来是双赢的结构,但内部却存在着技术外泄的“火药库”。美国通用、福特等汽车制造商的终极目标是实现车用电池的自给自足,而与外国电池企业合作仅是这个过程的中间阶段。由于韩国电池企业无法简单拒绝作为主要合作伙伴的美国汽车制造商的要求,目前只能提供部分资料。
去年9月25日,美国政府以“稳定芯片供应链”为名,要求跨国半导体企业在45天内交出公司的库存、订单和销售账簿,11月8日是最后期限。当时韩国有分析担忧,由于近年来中国一直是韩国半导体的最大海外市场,因此如果和SK海力士响应美国政府的要求,就相当于把韩国第一大客户中国的机密资料泄露给美国。韩国《首尔经济》的报道称,虽然美国政府今年1月25日公布了去年11月150家半导体制造企业提交的数据分析结果,但仅表明新冠疫情导致全球芯片需求大幅增加,且芯片平均库存从2019年的40天下降到不足5天,并没有拿出任何解决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失衡的对策。美国政府的做法令人质疑。
《日经亚洲》分析称,如果围绕技术共享的“拉锯战”继续下去,美韩在电池生产方面的合作可能会陷入停顿。
《韩国经济》3月26日的报道称,根据现行的韩国《产业技术保护法》,如果是泄露相关核心技术,可被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和15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7.9万元)以下罚款。去年年底,韩国政府决定将半导体、电池、造船等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重大技术确定为国家核心技术,并正在开展相关工作。今年8月,韩国将实施《国家尖端战略产业竞争力强化和保护相关特别措施法》,预计半导体领域技术将大幅被列为国家核心技术。
相关文章
- 在日前发布的“2022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榜单中,有12家中国制造商上榜。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今天22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我为中国企业的亮眼表现点赞。近日,由中国企业参与设计建造的卡塔尔2025-07-07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证券时报证券时报记者 阮润生A股芯片设计龙头603501)发布业绩预降以及存货跌价计提后,1月16日股价迎来强势上涨,同样业绩预降的6882025-07-07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任世碧1月16日,A股三大股指集体走高,A股市场做多氛围渐浓,上证指数涨1.01%重新站上年线,深证成指涨1.58%,2025-07-07
- 记者18日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委获悉,1月17日19时50分许,林芝市墨脱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群众报警称:米林县派镇至墨脱公路多雄拉隧道出口墨脱方向)发生雪崩,致人员和车辆被困。截至目前,搜救人员已2025-07-07
陈吉宁:北京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均居全国首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莎 北京报道 9月1日上午,中共北京市委举行“中国这十年·北京”主题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吉宁进行主题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北京坚持“五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2025-07-07- 发布会现场 澎湃新闻记者 周頔 摄1月17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2022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有媒体提问:如何看待2022年我国就业目标的完成情况?202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再创新高2025-07-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