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收+”基金超九成亏钱 首尾绩差近30个百分点

中国基金报记者 曹雯璟
今年开年以来,固收+A股市场受国内外因素影响震荡加剧,基金绩差近“固收+”产品也面临较大回撤压力,超成目前全市场超过九成“固收+”基金收益告负,亏钱首尾绩差近30个百分点,首尾最亏钱基金今年跌幅已超20%。百分
多位“固收+”基金经理表示,固收+A股资产的基金绩差近估值中枢波动加大,对于整体组合波动的超成影响也加大,在目前市场环境中,亏钱对股票的首尾选择首先强调安全边际,并以长期持有为主,百分核心利润来自分享企业的固收+价值增值。
超九成“固收+”收益告负
首尾绩差近30个百分点
Wind数据显示,基金绩差近截至3月25日,超成全市场1140只“固收+”基金(偏债混合和二级债基,份额合并计)平均收益率-3.84%,其中1068只今年以来收益率告负,负收益基金占比超过九成,并有25只“固收+”基金开年跌幅已超过15%,堪比权益类基金。
在“固收+”基金开年不顺的局面下,也有部分产品逆市斩获正回报。截至3月25日,有67只“固收+”基金今年斩获正回报,收益率最高的安信民稳增长A,今年以来斩获3.85%的正收益,比排名最后的产品首尾相差27.82个百分点。另外,安信稳健聚申一年持有A、景顺长城安鑫回报A等多只“固收+”基金今年以来收益率超2%。
华泰保兴基金赵旭照认为,“固收+”产品里固收部分收益相对平稳,“+”包括股票底仓、新股打新和可转债。这三部分收益都跟股票市场表现相关,今年年初以来A股出现较大幅度的调整,同时打新收益显著下降,中证转债指数也出现明显下跌。因此,今年“固收+”基金表现不佳,主要是受到股票市场大幅调整的影响。业绩出现较大分化主要是股票仓位和行业配置的差异。
德邦基金固收研究总监陈雷表示,固收+产品多以债券+股票的形式存在,所谓+的资产主要为股票和可转债。从大类资产收益角度来看,纯债品种整体取得正收益,但股票和可转债纷纷出现下跌,从而对产品表现形成明显拖累。
安信基金混合资产投资部副总经理李君表示,近期,受俄乌地缘政治冲突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剧烈,部分资源类股票波动较大,国内市场也大幅波动。历史上看,A股资产的估值中枢波动很大,对于整体组合波动的影响也很大,因此,对股票的选择首先强调安全边际,并以长期持有为主,核心利润来自分享企业的价值增值。
均衡配置增加安全边际
做好防守反击
多位“固收+”基金经理表示,今年投资组合均衡配置同时会增加安全边际考量,根据市场情况,随时准备防守反击。
李君表示,在管理目标上,致力于在既定的风险程度下,追求尽可能高的收益,或者说在大致收益目标下,尽可能地降低风险波动。其中,纯债部分,主要追求相对稳健的收益、追求好的流动性,用来实现安全垫的资产,这部分资产安全性为先,同时控制在中短久期,维持很好的流动性。而股票组合、转债组合主要致力于在有一定安全边际的基础上,提升“固收+”的收益。对于股票和转债,选择标的最核心的标准是风险收益比。从这个角度去看待资产时,定价就成为第一位的标准。所以持仓股票中很大一部分标的具备低估值、高分红的特征,这类持仓往往不是市场中的热门股。
赵旭照表示,华泰保兴科荣混合基金取得正收益,一方面是保持了偏中性的股票仓位,另一方面是行业配置上重点配置了养殖板块,贡献了明显的超额收益。今年股票市场波动加大,保持均衡配置的整体思路不变,增加了对选股安全边际的考量,同时希望利用市场的波动,做一些防守反击。
华商恒益稳健混合基金经理周海栋表示, 2022年市场面临较大的挑战,成长方向由于估值较高,面临货币环境变化的考验。 目前行业上仍较为看好周期及价值方向,包括有色、煤炭、银行等,为了兼顾组合的稳定性,成长方向也有一定的关注,主要为计算机、绿电运营等板块。
对于“固收+”产品里的权益部分,兴业聚华混合基金经理丁进表示,主线上将聚焦自主创新、新基建,具体包括新能源战略自主安全、科技创新(芯片,自动化,智能化)、医药(创新药)等板块。利率债方面,中短端品种确定性相对较强,具有相对配置价值;信用债方面他则强调票息价值凸显,重点关注金融债、中短久期产业债,但需控制上游强周期性行业产业债的信用资质和久期,对地产债的信用风险也需保持密切关注。而在可转债领域,丁进坦言,2022年以来可转债资产也跟随指数开始调整,估值在当前高位水平震荡下获取超额收益的难度的确在加大,考虑到转债资产波动性较大,他的应对方式是适当控制仓位,耐心等待调整后的机会。
相关文章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2025-07-07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据国家电影局初步统计,2023年春节档电影票房为67.58亿元,同比增长.89%;观影人次为1.29亿,同比增长13.16%。电影市场到了拐点。据国家电影局初步统计,2023年春2025-07-07
- 每经记者 李可愚 每经编辑 陈 星 1月30日,财政部公布2022年财政收支情况。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3703亿元,比上年增长0.6%,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9.1%。《每日2025-07-07
- 汇通财经APP讯——周二(1月13日),国际油价跌创近三周新低,因全球央行进一步加息威胁,OPEC+本周料维持现行产量政策不变。投资者须进一步研判俄罗斯供应前景,该国将从2月1日起的五个月内禁止向遵循2025-07-07
- 关停整改通报为全面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海淀区市场防疫组严格按照上级疫情防控要求持续加强对辖区内各类市场经营主体的疫情监督检查力度。现对近日检查中发现的10家疫情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的经营主体关停整改。2025-07-07
- 北向资金1月“买买买”根本停不下来!单月净买入额竟高达1412.9亿元,刷新陆股通开通以来单月最高记录。截至1月31日收盘,北向资金全天净买入101.44亿元,月内第五次净买入额超百亿元,为历史首次。2025-07-07
最新评论